9月5日,四川甘孜州泸定突发6.8级地震,鉴于灾情严重,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、应急管理部将国家地震应急响应级别提升至二级。国家减灾委、应急管理部将国家救灾应急响应级别提升至Ⅲ级。地震发生时,距离此次震中226公里的成都市区也有明显震感。
有网友表示
“成都晃了一两分钟”
“武侯二楼震感强烈”
在此情况下,位于成都郫县的这栋建筑室内震感轻微,几乎没有感觉,地震发生后,经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检查,无任何破坏。这栋建筑是由SADI加固设计的郫县一中第三教学楼。它是成都首个自行设计的砌体结构隔震加固建筑,采用了最先进的建筑抗震技术——隔震技术。
隔震技术的应用
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2021年9月1日签署国务院令,颁布了《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》,其中《条例》十六条规定:“位于高烈度设防地区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新建学校、幼儿园、医院、养老机构、儿童福利机构、应急指挥中心、应急避难场所、广播电视等建筑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用隔震减震等技术,保证发生本区域设防地震时能够满足正常使用要求”。四川省是国内地震危险性最高的省份之一,区内多条地震断裂带,更应重视减震隔震技术的应用。目前《条例》颁布后,新建项目采用隔震技术的越来越多,但加固改造项目采用隔震技术的极少,特别是砌体结构采用隔震加固技术风险高、难度大:需要把上部结构加固、托换和基础截断,再增设隔震装置。
郫县一中第三教学楼加固
郫县一中位于成都市西北部郫都区的望丛祠畔,设计时间为1995年9月,原设计教学楼采用砌体结构,楼屋盖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板,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,抗震措施为7度,不能满足现行规范和条例的要求,亟需进行抗震加固。
设计团队在接手项目设计时,《条例》尚未颁布,在传统加固方案和隔震加固方案中反复研究,顶住重重压力,最后果断采用隔震加固方案。建筑的计算自振周期从0.58s增加到2.19s,地震作用大幅降低了70~75%,且结构变形集中于隔震层,上部楼层基本为平动,楼面水平加速度大幅减小,大幅减少地震反应。
该项目对于SADI而言是首例,对于施工单位也是首次尝试。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,SADI和相关单位密切合作,多次前往现场研究解决问题,配合施工单位进行了大量的施工模拟分析。SADI总工程师赵仕兴谈起该项目,说到:“这几年很少去现场了,这个项目把前几年耽搁的次数都补起来了。”
设计负责人:王曦
隔震加固设计团队:赵仕兴、吴菲、彭敏、张堃、陈伟、杜波、王刚、周振亚
合作单位:华西集团十二公司、四川先施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、万泰隔震科技有限公司、陕西OG真人减震科技有限公司、成都建国震宁科技有限公司
资料来源: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